财富物语

加速本土化伊士曼高性能膜亚太技术中心落地上海

Tom 0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风向标。在众多上下游领域,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扮演“跟随者”的角色,而是引领科技潮流。尤其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不仅自主供应商快速崛起,外资企业也将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市场,加速谋局本土化。

日前,全球特种材料公司伊士曼在上海为全新升级的伊士曼高性能膜亚太技术中心举行开幕庆典。此次亚太技术中心的升级建成,是伊士曼近年来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之一。高性能膜亚太区总经理张波谈到,此次将全新升级的亚太技术中心建立在中国,将进一步强化伊士曼在核心市场的服务能力。

伊士曼亚太区技术副总监敖飞龙强调:“伊士曼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并不断利用高性能膜制造技术、优质产品与服务积极参与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履行伊士曼对中国市场及中国消费者的坚定承诺。”

实毋庸置疑,加速谋局本土化不仅仅是伊士曼的选择,也是其他外资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而且已经有企业因此受益。比如,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林博此前在媒体沟通会上直言,“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使公司成功应对疫情所带来的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挑战,瓦克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甚至连博世这样的零部件巨头也做出很好的表率:其不仅在中国成立软件研发中心,过去两年里还先后在国内设立了燃料电池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与庆铃合资成立了氢能源商用车合资公司。

鉴于本土造车企业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还有新入局的ICT巨头,汽车上下游参与者对场景和功能的思考也日趋差异化。这也决定了外资企业必须加速根植本土,方能理解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而伴随着一系列本土化布局,相关企业不仅能够提升本土化服务能力,还可以在某些技术方面支撑全球研发。

大通房车价格及图片大全

V90

轻客汽车

G1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