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投在线周报:沪指再回2时代私募看淡短期行情-洲海基金
作者:中投在线研究中心
一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熔断机制叫停,但人民币贬期预期仍在增强、杠杆筹码松动,A股延续跌势,沪指一度回探去年6月的底部2850点。上周一沪深指数均大跌超5%,1300只个股跌停;周二沪指在一度跌破3000点整数关之后,出现小幅反弹,小盘股相对强势,创业板指数回弹1.95%;但上周三暴跌行情再现,沪指失守3000点关口,深证成指也跌破万点大关,两市成交量低迷;周四在多家公司承诺不减持、以大跌后抄底资金入场的支撑下两市双双收涨,沪指再度站上3000点,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5.59%;但上周五煤炭、钢铁行业板块重挫拖累大盘,沪指失守2900点,创业板指跌近3%。成交量来看,大跌导致市场信心低迷,成交量十分疲软,单日成交量约在5000亿-6000亿之间。
截至上周五收市,上证综指收于2900.97点,大跌285.44点,跌幅达8.96%;深证成指收于9997.92点,大跌了890.99点,跌幅为8.18%;创业板指数收于2112.9点,跳水了136.09点,跌幅6.05%。
对于后市走势,中投在线研究中心调研的私募机构大多认为, 因人民币贬值预期及年底杠杆资金收缩等影响,最近A股连番出现暴跌,市场出现恐慌情绪,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短期看仍可能持续下跌行情;但政策面不支持市场暴跌,因此后市下跌空间应有限;部分私募则认为,大跌后资金抄底动力出现,近期也可能出现反弹,春节行情仍然可期。长期来看,多数私募机构看好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仓位方面,许多私募跌到清盘线附近,不得不降低仓位;而在前一周暴跌时抄底的基金也被套其中;私募机构建议投资者短期不可轻易抄底,震荡中可逢高减仓。
二 一周私募焦点:
一级半市场成避风港 公私募扎堆上市公司定增
2016年年初,沪深股市大幅震荡。在二级市场难觅交易机会之时,公私募基金经理纷纷将目光投向上市公司定增这一“一级半市场”。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5年间发行定向增发项目,一年期定增投资平均项目收益为85.49%,在上述任何年份发行的三年期定增项目均获得了正收益,持有期平均收益高达183.76%。
保监会有望再放行一批保险系私募股权基金
随着保险市场化改革创新步伐加快,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不断深入,私募股权投资与保险市场的结合变得日趋紧密。据媒体获悉,在去年批设两家的基础上,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有望再度放行,保监会近期或将再度批设一批新牌照。
私募基金突破2.5万家 认缴规模达5万亿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4054只,认缴规模5.07万亿元,实缴规模4.05万亿元。其中19219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后新设立基金,认缴规模3.41万亿元,实缴规模2.71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37.94万人。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有87家。
22
家私募跻身百亿
经过2015年的洗礼,规模上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由年中的28家下降至年末的22家,但较2014年整体新增15家,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和聚投资、展博投资等知名私募在多年耕耘后也借市场东风共同迈进“百亿级私募俱乐部”。而始于6月中旬的股市暴跌中,原点投资、混沌投资等部分私募规模也遭遇大幅缩水,暂时掉出第一梯队。
退出通道趋严 机构“减持经”难念
针对此前发布的“减持禁令”到期,监管部门制定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随后,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通知落实减持新规,提高减持门槛,规定“协议转让单个受让方不得低于5%”等。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的新规,也正在影响公私募等机构投资者。私募机构人士认为,减持新规的出台,将改变机构投资者进退上市公司的行业生态,协议转让、定增、举牌等机构投资者的运作模式面临减持退出端的新情况,短期内将对部分既有模式造成冲击,机构投资者将积极适应监管新规。
6
成私募股票策略产品跌穿清盘线
近期大盘走势频频出现“深蹲”,一些阳光私募产品来不及调仓而触及平仓线。据了解,近期不少私募持仓大幅降低,并加强风险控制,预防“深蹲”再现。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有1284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净值在1元以下,其中超六成的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下,即已跌穿了常规的清盘线。
北京中止私募注册 投资类公司已叫暂停多日
近日业内有消息称北京市已暂停投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据记者采访多家北京市区内工商注册代理公司负责人,确认了这一消息。消息称,暂停核准包含“投资”、“资产”、“资本”、“控股”、“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暂停登记“项目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资本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投资类经营项目。据了解,包含上述字样的企业,涵盖很多私募股权投资(PE)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
14
家私募管理机构 被认定为“失联”
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了14家已“失联(异常)机构”,这些机构无法通过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取得联系,同时协会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形式通知机构后,在限定时间内未获回复。包括:深圳市红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幸福财富投资基金、湖南省中融海汇股权投资基金、华天国泰(北京)资产管理、湖北奥信创业投资管理、幸汇财富(北京)投资基金、银河瑞盈投资基金管理(北京)、中诚信安投资基金(北京)、中融坤瑞(北京)投资基金、中投华融投资基金管理(北京)、中元宝盛(北京)资产管理、洲海鸿润(北京)投资基金、湖北尚佳信润创业投资、万弘基金管理(苏州)。
三 上周私募业绩
上周A股延续暴跌,沪指跌破2900点,但相比此前一周的暴跌,阳光私募基金业绩有所上升。中投在线研究中心统计,上周收益率在1%以上的私募基金产品增加至235只,虽不能与11月反弹时动辄过千只相比,但较此前一周的仅为31只,业绩有明显改善;有19只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其中有1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0%,而此前一周仅3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收益率最好的阳光私募基金增长也达到1096.4%,与此前一周的48.96%也大幅拉开距离。
不过,上周阳光私募产品中下跌也十分惨重。统计显示,上周收益为负的产品中,跌幅超过10%的产品就大幅超过千只,这在以往业绩表现中十分罕见,此前一周跌幅在10%以下的产品仅为38只,跌幅在1%以上的产品也只有450只;上周跌幅超过20%的产品也多达99只,此前一周仅为5只。下跌最多的20只产品跌幅在58.89%-27.93%之间,而此前一周在34.23%-11.95%之间。
按投资类型来看,上周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产品业绩有所分化,部分产品业绩回升,但多数基金损失惨重。当周收益率超过10%的股票型私募基金产品为14只,其中10只产品收益率在20%以上,而此前一周仅有一只收益率在10%以上;收益率超过1%的产品也增加到179只,而此前一周仅13只收益率在1%以上,收益为正的产品共计才34只。
不过,上周收益为负的股票型产品数量也明显增加,下跌超过10%的产品就超过千只,其中85只产品跌幅在20%以上;而此前一周下跌超过10%的产品为23只,跌幅在1%以上的产品共计343只;上周跌幅最大的20只产品下跌在58.89%-25.26%之间,而此前一周
下跌最多的两只产品跌幅分别达34.23%、32.43%。
其他概念类基金来看,量化型私募基金业绩下跌也较明显。统计显示,上周有140只量化产品取得正收益,其中12只产品收益率在1%,相比此前一周仅10只产品取得正收益、5只产品收益率在1%以上有所回升;收益率最高为9.02%,此前一周为6.02%。不过,负收益的量化私募产品也大幅增加,多达317只,此前一周仅为38只;其中,下跌超过1%的产品达188只,其中16只产品跌幅超过10%,两只产品下跌20%以上,分别达22.72%、21.14%;而此前一周仅21只产品跌幅在1%,下跌最多的两只产品分别为14.94%、11.15%。
此外,FOF产品业绩情况也类似,上周公布业绩的产品中,有9只产品取得正收益,但仅3只产品收益增幅超过1%,最高为3.54%,虽比此前一周仅1只正收益产品有所提升,但上周负收益的FOF产品也增加到52只,其中跌幅超过1%的产品达到34只,下跌最多达14.50%,而此前一周负收益产品为6只、跌幅最大为3.73%。
债券型阳光私募产品上周也出现大面积损失,公布业绩的产品中,有47只产品取得正收益,但仅4只产品增幅超过1%,收益最高为3.21%;虽相比此前一周仅6只产品正收益(为0.20%)有所上升,但上周负收益产品也多达53只,且其中15只产品下跌超过1%,跌幅最多的两只产品分别下跌了21.44%、16.60%,而此前一周仅一只产品公布为负收益,下跌0.08%。货币市场型阳光私募基金则继续维持稳定,当周收益率在0.13%-0.04%之间。
四 上周私募持仓变动情况:
上周A股连续出现暴跌,中投在线研究中心了解到,许多私募跌到清盘线附近,不得不降低仓位;在新年首周抄底的基金被套其中。
上海世诚投资陈家琳:
目前中性仓位,对于有信心的股票,市场越跌越可以买,市场错杀的时候,正是加仓的好时候。
深圳前海黑天鹅资产谌立峰:
预计市场短期内难以反转,操作上会相对谨慎,维持轻仓位。
倚天投资叶飞:
若股票已经跌幅较深,则以减少仓位调整、等待反弹为主。
巨泽投资:
各大指数出现巨大阴线,恐慌情绪非常严重,应继续空仓或轻仓等待,不要轻易抄底,仓位较重的反弹时逢高降低仓位,等大盘真正稳定后再操作。
牧容投资:
14日早盘进行了加仓的动作。
五 下周市场展望:
下周交易提示:
12
月末M2余额139.23万亿 同比增长13.3%
央行1月15日发布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4.9%。2015年全年净投放现金2957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1.72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502亿美元.
地方两会陆续召开 基建投资成稳增长首要抓手
新年伊始,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目前已有河北、福建、宁夏、新疆4个省区召开了地方两会。从这些省区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着力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是今年的首要任务。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稳增长政策将显著加码,推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基建投资将是主要发力点,全年基建投资实际增速有望超预期上行。除轨道交通外,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
私募看后市:
对于上周沪指暴跌回“2”时代,私募机构普遍认为,受诸多利空因素影响,短期市场仍可能维持下跌态势,由于市场恐慌情绪并未消散,近期操作不宜轻易抄底,建议投资者逢高减仓。但长远来看,一些有业绩表现的个股下跌将具备投资价值,结构性牛市可期。
博道投资史伟: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流动性充足,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龙头带动不明显。虽然当前市场估值过高,但政策处于呵护状态,出现连续熊市的概率不大。
倚天投资叶飞:
目前来看,市场下跌的趋势仍存在,应当警惕2800点关口。不过,春节行情仍有可能展开,建议投资者准备足够资金,等待右侧交易机会。
深圳菁英时代陈宏超:
人民币汇率波动、限售股解禁、过高估值等方面的担忧,加剧了市场的调整。市场快速调整,空方情绪得到宣泄。市场下来后会在一定的位置寻找到平衡点。长远来看,好的公司有的已经到了或快到可以买入的价位了。这一轮调整后,股价跌下来,可能会有新一轮的举牌和并购潮。
煜融投资吴国平:
连续缩量下跌后,大盘的30分钟、15分钟都形成了MACD底背离走势,并且30分钟、15分钟的底背离走势还连续形成了三次,这种多周期、多次底背离的共振会产生强大的动能。他判断,短期延续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盈阳资产陈方军:
后面几个交易日,高位套牢盘、部分平仓盘,以及短线抄底资金都会趁反弹中出货。另外,大盘的向下大趋势都还没有改变,建议投资者在后面两天如果反弹走弱,就可以逐步减仓、甚至清仓。
上海倍霖山投资高杉:
供给将决定2016年行情高度,考虑到来自于IPO、定增解禁的供给压力较大,市场将只存在结构性机会,主要来源于少数真正优质公司跌至价值中枢之后的企稳反弹。
重阳投资:
今年A股市场总体将相对平稳,系统性机会和风险均不明显,但结构性投资机会显著。
景林资产:
目前整体估值合理,部分股票太贵,指数可能还是一个震荡,精选个股。
广东新价值投资范波:
2016年从整体来说,首先是降低收益率预期,谨慎看多。行业层面倾向于传统行业。
智诚海威投资冷国邦:
由于实体经济不乐观、人民币持续贬值,资金外逃压力比较大,加上市场对注册制实施加快的担忧,以及中小股票估值泡沫仍存,市场短期并不乐观,现在还处于弱势阶段。
深圳丰岭资本金斌:
本来预期2016年没什么机会,但是市场这么跌下来,反而是多了很多投资机会。目前市场上,虽然有不少股票依然估值偏高,但也有很多股票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在这个时点,只要没有流动性风险,很多股票会有一定绝对收益的投资机会。
深圳前海黑天鹅资产谌立峰:
市场短期波动巨大,是人民币贬值、前期题材个股泡沫化及注册制等因素叠加所致。预计市场短期内难以反转,继续震荡向下调整的可能性较大。长线来看,有些成长型股票可以考虑慢慢买入。2016年,市场可能对个股的业绩成长确定性更加关注,那些既有行业想象空间又能逐步兑现业绩增速的个股是首选。